患者用 DeepSeek “质疑” 方案,医生自查指南后:天塌了
发布时间:2025-02-24 11:32:12来源:
2 月 22 日,广东一位医学博主 “孤芳自赏” 发布帖文称,自己为病人开出治疗方案,对方查询 DeepSeek 后称有问题,自己 “气得又查了一遍医学指南”,结果发现医学指南更新了,自嘲感觉 “天塌了”。
截至 23 日 14 时,该帖获得 15.2 万的点赞,近 3 万条评论,1.1 万收藏。在评论区,不少有医疗经验的网友都表示遭遇过类似情况。网友 “会隐身的大娃” 回帖称:“昨天出门诊,给患者解释完了。他给我看 DeepSeek 查的结果,和我说的一样,患者夸我专业负责。”
23 日,记者联系上发帖博主 “孤芳自赏”,他表示,患者用 DeepSeek 查过后,就相关治疗方案提出疑问,并向他进行咨询。他指出,DeepSeek 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正确的,“我们地方(医院)有些药没有,就用了替换药,已经和患者解释清楚了” 。
在社交平台上,还有一些医生博主晒出了和 “孤芳自赏” 相似的遭遇。2 月 16 日,博主 “幻空 °” 发帖称,上班时遭遇病人拿出 DeepSeek 的诊断方案,直接找他开药的情况。
23 日,记者联系上 “幻空 °”。孙医生表示,2 月 16 日,他在门诊坐诊时,一名患者拿着 DeepSeek 给出的处方建议要求开药。他发现,处方单主要是治疗灰指甲的药。孙医生称,从治疗灰指甲来说,DeepSeek 给出的处方是靠谱的,关键在于诊断。
孙医生表示,他最后给患者开了药,晚上回家就问了 DeepSeek:遇上患者带着 DeepSeek 的诊断方案,要求直接开药该怎么办?“作为全科医生,面对患者携带非医疗机构(如 Deepseek)推荐的药物来就诊的情况,应遵循以下步骤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合规性。”DeepSeek 给出了 7 点建议。“Deepseek 说得还算合理,最主要是要和患者沟通,告知用药风险。” 孙医生说。
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胡伟认为,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准确的诊断,但准确地诊断出病情以及病情的分期,对于目前的 AI(人工智能)来说比较困难。例如,在查体过程中,医生需要通过听、触、看等方法,准确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,而这些判断往往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。如阑尾炎的查体,单纯依靠 AI 难以完全替代专业人员的判断,因为这些检查结果往往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。
“有时候,人工智能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比较准确的,也可能是最新的。” 但胡伟也指出,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个性化需求,医生在制定方案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结合临床经验和数据进行调整。如果仅依赖 AI 生成的治疗方案,可能会缺乏这种个性化和灵活性。“AI 随随便便做出来的诊疗方案,可能大家也不敢用。”
胡医生称,人工智能在某些医疗领域表现得非常出色,尤其在影像学方面,它在处理数值和图像时的能力可能比人眼更为强大。因此,AI 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,帮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,但不能完全取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。
孙医生也认为,DeepSeek 是一个工具,医生和患者都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获得帮助。“对于一些小问题,DeepSeek 的诊疗还算可以。但后续发展如何不太确定,可能会替代一些简单的诊疗吧。” 孙医生表示,他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比较奇怪的检验结果时,也借助 DeepSeek 进行整理和分析,“主要是查询相关文献” 。
不过,在使用 DeepSeek 时,免责协议特别提醒用户注意,“当您在使用本服务咨询医疗、法律、金融及其他专业问题时,请注意本服务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承诺,不代表任何专业领域的意见。若您需要相关专业服务,应咨询专业人士,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作出决策”。
“对于那些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或半懂不懂的人来说,看到 AI 给出的诊断结果可能会感到困惑或焦虑。” 胡医生表示,AI 的应用可能还会对部分患者造成心理压力。他指出,在应用 AI 工具时,患者切勿盲从,要破除对 AI 技术的迷思,理性认知。
(作者: 阿毛视界)
版权声明: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,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